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州文化和旅游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,凉山州将进一步明确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监管职责任务,不断创新文化旅旅市场融合监管的方式方法,推动监管工作转型发展,切实强化监管措施落实。
抓好各类监管手段运用。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巡查工作,全面推行对经营主体的“双随机”抽查。全方位发现和掌握文化旅游市场问题线索,多渠道、多途径、全方位掌握市场秩序综合情况。对文化旅游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违规、服务质量等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清单,下发整改通报,强化跟踪检查,对投诉率居高不下、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、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的经营单位进行公开督办。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,建立州级旅游市场黑名单,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,让文化旅游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受到应有惩治。
抓好执法办案。针对营业性演出票务、不合理低价游、发布虚假违法旅游服务广告、超范围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实施源头治理,发现一批、查处一批、曝光一批,形成震慑。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市场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,积极参与和配合全省性执法办案,牵头开展好跨县市重大案件查处,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。加强文化旅游市场舆情管控与处置能力建设,建立健全全省文化旅游市场负面舆情应对处置机制,积极应对、正确引导,快速妥善处置负面舆情。
抓好信息化平台运用。依托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,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主体基础数据信息,不断提高监管效能。高效利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,实现旅行社在线审批、电子导游证、在线投诉举报、旅游团队电子合同一体化管理。
抓好质量提升。坚持问题导向、依法治旅,深入推进《四川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意见》,不断提升旅游景区、旅游住宿业、旅行社、导游、领队、旅游公共服务品质。加强文化和旅游服务标准建设,研究制定演出市场、娱乐市场、网络表演市场、旅游市场管理有关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服务规范和标准。持续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、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,推动场所服务等级评定工作。
抓好两个安全。夯实文化市场意识形态安全基础,强化新闻出版市场的源头治理,强化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内容监管,强化游艺娱乐场所产品内容监管,净化社会文化环境。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,完善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强化实战安全应急演练,增强安全应急能力。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,不断增强文化旅游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。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,提高安全防范意识。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,健全隐患排查整改、风险防范预警、突发事故处置等防控体系。加强对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督促、指导和检查。
加强新业态创新监管。加强对新业态、新主体、新群体的引导、服务和管理。沉浸式娱乐、虚拟游戏场所、轰趴馆、抓娃娃机、滑伞、漂流、研学旅游、电竞酒店、旅游民宿、玻璃栈道等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要密切关注,及时纳入视野,监管审慎跟进。
记者:张俊